사이드바 영역으로 건너뛰기

延光錫 中文cv 20181112

20181112

延光錫(1977-

 

□ 研究領域:亞際文化研究、東亞知識思想運動、東亞當代思想史、去殖民主義、歷史共產主義、社會性質論、兩岸與兩韓相互參照、新殖民/分斷體制

 

□ 研究課題概述

為了克服西方現代性和殖民主義利用暴力注入的垂直型單一化的知識方式所造成的知識思想的去脈絡性和去實踐性等弊病,亞際文化研究透過重構東亞去殖民主義知識思想的系譜,並以參照關係的多元化和相互參照方式,展開多層次的知識思想運動,以摸索恢復知識的實踐性之方向。如同「亞洲作為方法」所表示,這是對於過去以「世界」為「方法」(被賦予的普遍),將「亞洲」當作「目的」(telos,殖民/帝國主義本質化和他者化的對象)的知識方式之來自東亞的去殖民主義批判。

以如此問題意識為基礎,我在博士論文中,將南韓和台灣設定為相互參照關係,並把南韓的朴玄埰(1934-1995)和台灣的陳映真(1937-2016)這兩位當代歷史中間物面對起來,討論了東亞知識思想史中出現的歷史-地理斷裂/分斷所造成的思想貧困和困境,最後判斷透過恢復區域性國際主義才能克服如此問題。從中,我關注到了「文學」和「經濟」,這兩個互相異質,同時互補的知識領域之歷史性效用,並確認了在區域性脈絡下進行更具深度和寬度的研究之必要性。

概括的講,「文學」和「經濟」在東亞的去殖民主義實踐中,是思想的核心構成要素。反帝國主義民族解放運動的社會經濟認識是一個「民族」面對帝國/殖民主義而認識到的主體和他者之關係的內在反映。而文學實踐則通往擁有自我歷史並活在現實中的民眾的生命和生活。東亞歷史中,兩者的辯證統一就是朝向所謂「歷史共產主義」[1]思想的另類存有模式。但是,經過20世紀分斷、內戰、冷戰/新殖民,帝國/殖民主義知識方式在各地社會裡漸漸內在化,結果如此傳統幾乎消失。

從此脈絡出發,我擬定了如下兩個研究課題。

 

1)文學與去殖民:國民、鄉土、民眾、底層

在東亞區域經歷殖民、分斷、內戰、冷戰/新殖民、後冷戰的過程中,文學基本上同樣經歷了現代化的過程,並且也承擔了服務於帝國/殖民主義知識的再生產機制之角色。但是,不同於社會科學的語言,文學固有的民眾性,讓文學反覆質疑自我的溝通可能性。也就是說,文學不能以社會科學的菁英主義語言成立,同時也可以說,以民粹主義語言成立的文學無法扮演文學的應然,結果在文學內部形成矛盾。

東亞區域的各地也基本上出現了文學的現代化/殖民化趨勢,不過遭遇歷史轉型期,也出現過推翻基於現成文學所採取的現代性與歷史認識的文學論戰或文學實踐。二戰後日本的國民文學論戰、1970年代末台灣的鄉土文學論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中期南韓的民眾文學論戰以及2000年代以後中國的底層文學實踐,皆是反映各地轉型期的危機狀況的文學實踐或論戰。但是,如果如此去殖民主義文學實踐被放在個別論述空間內部,因為現成學術規範的保守性,無法得到對它的切實分析和評價,所以我們需要把它們放在相互參照的區域性脈絡中,透過相互交叉的論述網絡進行討論。

我希望,如此重構東亞文學論戰和實踐的區域性歷史脈絡,有助於各地內部和之間挖掘文學現代化中所遺失的思想實踐傳統和資源,同時各地社會能夠重啟克服現代/殖民文學的民眾文學實踐相關的討論。

 

2)社會性質論的系譜與當下思想意涵

毛澤東面對1937年的半殖民地中國狀況,透過《實踐論》和《矛盾論》討論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論》的副標題則是「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實踐論》同時批判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以論述「知」如何負面影響「行」。尤其,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將認識的源泉分為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而間接經驗關係到知識階級。毛澤東再把它分為作為古代知識的「歷史」經驗和作為外域知識的「他者」經驗。如果說,直接經驗關係到群眾和知識階級共同分享的實踐場域,那麼間接經驗則是知識階級所操作的特殊知識領域,因此對知識階級來說,正確認識知識活動與歷史的關係和他者的關係便成為重要課題。而且,如此毛澤東的思維也展現了「非目的論」的認識方式。毛澤東說,「無數相對的真理之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可以說,這是去殖民主義亞際文化研究延續著竹內好(1910-1977)和溝口雄三(1932-2010)而分享的「以亞洲作為方法,以世界為目的」的系譜起源。

毛澤東的思維在革命過程中以「社會性質論」得以具體化。社會性質論的核心論述對象是各地社會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毛澤東正確地認識了基於作為概念構成物的資本主義批判理論,很容易被淪落為教條主義/修正主義。因此他透過不斷實踐,試圖證明他如此認識論觀點的正確性。毛澤東的認識論包括了實踐中的直接經驗、他者的經驗和歷史的經驗,終究透過主體地挪用他者經驗,試圖達成歷史縱向和現實實踐的辯證統一。

在20世紀東亞各地,起源於毛澤東和中國革命的社會性質論曾經成為情勢分析的思想資源,也產生了豐富的思想論戰。戰後日本資本主義的自立/依賴論戰、1980年代南韓的社會形態/社會性質論戰、1990年代台灣的社會性質論戰等,都部分體現了如此思想傳統在當代的傳承。不過,因為分斷/冷戰的制約,如此論戰無法直接表達出來,再者也被現代化了的社會科學學術體制和規範視為「過時無用」。

東亞區域各地經過如此論戰進入了非主體性的「後冷戰」。弔詭的是,在東亞各地都分享「全球化」和「歷史的終結」等脈絡之際,這些論戰都被遺忘,反而走進了作為他者經驗之外部理論氾濫的狀況。也就是說,各地都遭遇了理論氾濫但無法分析自我現實的「思想終結」狀況。從知識思想運動的主體立場來看,戰後在各地展開的社會性質論基本上都失敗了,但是從以外部理論否定如此論戰意義的後果來看,並且如果我們還認為需要恢復「思想」,那麼我們還是需要回到如此社會性質論戰的歷史中,確認思想所斷裂的所在。尤其,我們能夠跨越個別論述空間,以區域性視角和相互參照方法,更正確地分析論戰失敗的原因,我們可能重新獲得作為思想資源的社會性質論。

 

學歷

博士: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2009/09~2016/06)[博士論文:《朴玄埰思想的當代意義:以陳映真文學為參照點》,指導教授:陳光興]

碩士:私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2007/09~2009/08)[碩士論文:《移工運動形成與工運中的民族主義論述:韓國和臺灣之比較》,指導教授:陳信行]

學士:韓國外國語大學(首爾),中文系(1997/03~2004/08)

 

* 獎學金

2012年9月-2013年8月:國立交通大學Golden Bamboo scholarship

2009年9月-2012年8月:台灣政府獎學金(博士)

2007年9月-2009年8月:台灣政府獎學金(碩士)

 

經歷

2018/07~: 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2017/03~2018/03:北韓研究大學(首爾)研究教授

2016/10~2017/02: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訪問研究員

2015/03~2016/08:韓國聖公會大學中國學系兼任講師

2014/09~2015/08:韓國聖公會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2004/05~2007/01:韓國現代集團Hyundai Logistics海運營業部社員

 

學術活動與成果

(A) 專書

(韓)延光錫(2018),《사상의 분단: 아시아를 방법으로 박현채를 다시 읽다[思想的分斷:以亞洲作為方法,重讀朴玄埰]》,首爾:Narumbooks。

 

(B) 翻譯

*單行本

(中韓)2018,呂途,《중국 신노동자의 미래: 변화하는 농민공의 문화와 운명[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延光錫等四人共譯,首爾:Narumbooks。

(中韓)2017,呂途,《중국 신노동자의 형성: 도시와 농촌 사이에서 길을 찾는 사람들[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延光錫等四人共譯,首爾:Narumbooks。

(中韓)2015,曹征路,《민주 수업[民主課]》,延光錫譯,首爾:Narumbooks。

(中韓)2014,錢理群等,《전리군과의 대화[與錢理群對話]》,延光錫編譯,首爾:Hanul Publishing Company。

(韓中)2014,白承旭,《文革的政治與困境:陳伯達與「造反」的時代[중국 문화대혁명과 정치의 아포리아]》,延光錫譯,新竹:交通大學出版社。

(中韓)2012,錢理群,《모택동 시대와 포스트 모택동 시대 1949~2009: 다르게 쓴 역사 (상/하)》[毛澤東時代與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延光錫譯,首爾:Hanul Publishing Company。

 

* 劇本翻譯(未出刊)

(中韓)2017/2018,王墨林,《脫北者》,窮劇場和Shiim劇團共同製作作品劇本。

(中韓)2013,王墨林,《安蒂岡妮》,2013年牯嶺街小劇場年度作品劇本。

(中韓)2013,鐘喬,《天堂酒館》,2013年差事劇團年度作品劇本。

 

(C) 期刊論文

(英)“A Regional Reference to Chen Yingzhen's Literature: A Perspective from Korea," Gwang-Seok, YEON(2017),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2017, 11(4): 637-665. (trans. by Liu Yihung)

(韓)〈남한 신식민/분단 체제와 ‘민주수업’의 불가능성[南韓新殖民/分斷體制與「民主課」的不可能性]〉,延光錫(2017),《文化研究》5(2),頁130-147。

(中)〈南韩新殖民/分断体制与“民主课”的不可能性〉,延光錫(2017),《热风学术(网刊)6》,頁115-123。

(韓)〈진영진 문학사상의 분단 한국에 주는 참조적 의의[陳映真文學思想對南韓的參照意義]〉,延光錫(2017),《中國現代文學》第80號,頁21-48。

(中)〈重新尋找新殖民分斷體制下生活的智慧〉,延光錫(2016),《人間思想》第十二期,頁50-58。

(中)〈化歷史為力量:閱讀《無悔—陳明忠回憶錄》〉,延光錫(2014),《人間思想》第七/八期,頁342-345。

(中)〈二二八、五一八與六四:冷戰與失語〉,延光錫(2013),《人間思想》第五期,頁224-231。

(中)〈錢理群的「另一種歷史書寫」〉,延光錫(2013),《人間思想》第二期,頁284-298。

(中)〈朴玄埰先生的思想特徵:以“民族民眾論”為主〉,延光錫(2012),《區域:亞洲研究論叢》第二輯,頁226-245。

 

(D) 研討會論文

(韓)〈東亞去殖民主義思想的系譜與朴玄埰的民族主義論〉,延光錫(2018),(2018年11月29日,光州五一八紀念文化中心),韓國五一八基金會國際學術大會。

(中)〈東亞去殖民主義思想的系譜與朴玄埰的民族主義論〉,延光錫(2018),(2018年11月17-18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學術研討會。

(中)〈分斷體制與南韓社會性質論〉,延光錫(2018),(2018年10月23日,清華大學人社院C403),文學與文化系列演講108。

(中)〈民族文學的民眾性,還是民眾文學的民族性?:試論1980年代南韓民族民眾文學論戰〉,延光錫(2018),(2018年10月4日,臺灣清華大學人社院C306),“記憶政治的對話”工作坊《亞際社會的文學論戰:民族文學與鄉土文學》。

(韓)〈陳映真文學思想對韓半島分斷的參照意義〉,延光錫(2018),(韓國翰林大學,2018年4月27日),翰林大學日本學研究所32次工作坊。

(韓)〈新殖民/分斷體制與朴玄埰的文學情結 〉,延光錫(2017),(韓國北韓研究大學,2017年12月22日),忠南大學/北韓研究大學共同學術會議。

(韓)〈經濟學者的去殖民主義文學思考:以民族經濟論者朴玄埰的文學情結為例〉,延光錫(2017),(西江大學,2017年9月29日),韓國文化社會學會討論會。

(韓)〈南韓新殖民/分斷體制與“民主課”的不可能性〉,延光錫(2017),(韓國北韓研究大學,2017年8月28),韓國政治資訊學會/北韓研究大學共同學術會議。

(中)〈經濟學者的去殖民文學思考—以南韓民族經濟論者朴玄埰的文學情結為例〉,延光錫(2017)(北京鑫海錦江大酒店,2017年8月5日),“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之交的汉语文学”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國際研討會。

(英)“Thinking on the New Direction of ‘Inter-Asia’—Through the Conjuncture of Bandung 60,” Gwang-Seok, YEON(2017)(Panel name: In Search of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Inter-Asia’ Method; Organizer: Gwang-Seok, YEON), Jul. 28, 2017,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Conference, Sungkonghoe Univ., Seoul, Korea.

(英)“A Reflection on the Inter-Asia Intellectual Movement: Bandung as a New Momentum,” Gwang-Seok, YEON(2017), Jan. 16, 2017, Summer School of Sam Moyo African Institute for Agrarian Studies, Harare, Zimbabwe.

(韓)〈신식민성과 중국 문화대혁명[新殖民性與中國文化大革命]〉,延光錫(2016),(韓國成均館大學,2016年5月27日),成均中國研究所“中國文化大革命50週年研討會”。

(韓)〈진영진 문학의 탈식민주의 실천[陳映真文學的去殖民實踐]〉,延光錫(2014),(韓國仁川大學,2014年10月14日),韓國現代中國學會秋季學術大會。

(中)〈錢理群的「另一種歷史書寫」〉,延光錫(2012),(香港嶺南大學,2012年6月)「歷史敘述與文學敘述」討論會。

 

(E) 國際學術會議組織

《亞洲社會主義工作坊:香港/台灣》(韓國聖公會大學東亞研究所,2015/02/27),全場企劃與中韓同步翻譯。

《2015國際羅莎盧森堡學會:亞洲社會主義與歐洲社會主義》(韓國聖公會大學東亞研究所,2015/11/27~28),全場企劃、亞洲社會主義組織與現場中韓翻譯。

 

(F) 社會服務

2016年3~7月,韓國Hydis工會與台灣永豐餘集團勞資協商勞方翻譯。

 

 

[1] 「去殖民主義基本上肯定世界的多元構成和歷史的動態性,從此脈絡來看,我們可以提出『歷史共產主義』立論。這是多元主義歷史觀和世界觀所提示的存有論的應然,朴玄埰的民族經濟論中透過『民族生活模式論』得以具體化,而陳映真的『歷史的整合』和『愛的不可能性』等主題也反映如此問題意識,請參照此書第二章(奉請)和第三章(灌浴)」,【韓】延光錫,《思想的分斷:以亞洲作為方法重讀朴玄埰》(首爾:Narumbooks,2018)。

진보블로그 공감 버튼트위터로 리트윗하기페이스북에 공유하기딜리셔스에 북마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