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指導學生閱讀中國大陸自1950年代以來的有代表性的小說作品來透視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大陸農村所發生的滄桑巨變: 從農業合作化運動到人民公社的建立,再到1980年代以來後社會主義農村的艱難轉型。在這一歷史變動過程中,所發生的不僅僅是制度 的變革,還包括對農村、農民的想象和認知以及社會理想、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種種變化。對相關作品的研讀,既有助於厘清當代大陸小 說中農村題材作品的演變脈絡,更期望由此獲得對大陸社會、思想轉變的深入認識。
本課程以文學文本的細讀為主體,兼涉各個時期的其他相關文本,如政治、文化及經濟方面的相關文獻,冀望將文學文本置於其得 以產生的社會思想背景中,作為整個社會的某種症候來閱讀。
課程大綱及進度
-
十七年文學中的合作化運動——以《創業史》、《山鄉巨變》、《三里灣》為考察對象
-
文革激進政治與階級鬥爭——浩然的《艷陽天》和《金光大道》
-
「傷痕文學」中的農村苦難——以周克芹、張弦的小說為例
-
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
-
張煒的早期小說
-
賈平凹的「商州系列」
-
「城」與「鄉」的交叉——路遙的小說創作
-
鄉村政治的治理——90年代的農村官場小說
-
鄉村社會的危機——「新寫實小說」
-
畢飛宇的《玉米》與《平原》
-
外鄉人——城市中的農村人
-
閻連科的小說
-
賈平凹的《秦腔》
-
莫言的《生死疲勞》
최근 댓글 목록